第B02版:健康话题 2025年10月17日

两载深耕结硕果 一腔赤诚守安康

——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打造区域医疗高地纪实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冰 通讯员 胡阳

  10月9日,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帮扶团队被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授予自治区卫生健康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既是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来、扎下根的有力证明,也标志着该院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2023年7月帮扶工作启动以来,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总院”)先后派出多批管理和专家团队,通过“五平移、五延伸、一融合”的路径,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一系列积极变化正在显现:曾经需要远赴首府的疑难重症,如今在“家门口”就有了可靠的解决方案;曾经陌生的前沿技术,如今已成功应用于本地临床。患者满意度超过96%的数字背后,是就医路途的缩短、是医疗花费的减轻,更是生命健康获得的有力守护。

  优质医疗“落地生根”

  “亲戚们很惊讶,我这么复杂的病,不是在北上广的大医院,而是在克拉玛依治好的。两年了,医生还经常打电话关心我的恢复情况。有这样的好医生,是我们的福气!”10月13日,患者贺女士动容地说。

  2023年11月,被不明原因腰腹痛困扰5年的她,慕名来到了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总院帮扶专家、该院全科医学科主任王国亮成功为她实施了北疆地区首例“胡桃夹综合征”支架植入介入手术,终结了她漫长的求医路。

  2023年7月,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正式揭牌,总院高血压诊疗研究中心导管介入室主任王国亮等17位骨干作为首批帮扶专家进驻克拉玛依。在一批批专家的带动下,一系列高难度技术落地生根,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以往必须外出才能诊治的难题。

  “我本来想转院,但在门口就能得到大专家的治疗,何必舍近求远?”3月15日,在总院的主导下,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通过“5G远程操控R-OneTM机器人PCI手术平台”,为冠心病患者孙先生完成了介入手术。该平台依托5G通信与手术机器人技术,使乌鲁木齐专家可实时为克拉玛依患者完成冠心病介入手术。

  从“专家奔波”到“数据跑路”,从“专家下沉”到“技术下沉”,区域医疗中心的帮扶模式正在不断提档升级。

  两年来,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累计迎来了总院派驻的42位医疗专家与管理人才,在实现与总院56个专科联盟全覆盖的基础上,创新构建起“自治区专家+上海援疆专家+本院骨干”三级联动帮扶体系,设立了6个“名医工作室”,聘请10位总院专家担任临床科室名誉主任。截至目前,专家团队累计指导830人次,成功开展80项填补我市空白的新技术和新项目。

  在总院帮扶团队的助力下,该院新设临床心理科、疼痛科等特色专科,优化调整9个病区,妇科通过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验收,心血管内科、血液肿瘤科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整体诊疗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所有努力最终落到实处:2025年上半年,该院外转患者同比下降18%,外埠来诊患者则同比增长14%。这“一降一升”的鲜明对比,标志着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该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在优化医疗资源格局、服务周边民众方面的辐射力与引领作用日益显著。

  暖心服务“春风化雨”

  “几年前做超声检查,经常要排一两天的队;现在从开单到拿报告,一上午全搞定,再也不用反复奔波了!”10月14日,在该院超声医学科,患者朱女士对检查效率的提升赞叹不已。

  从“排队一两天”到“半日完成”,折射的不仅是服务效率的提升,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转变。

  为全面提升区域医疗中心的服务能力与患者体验,自2023年起,该院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打造“一站式”患者服务中心,整合9项功能实现“一站通办”;结合本地实际,推广“无假日门诊”“周末专家门诊”及“午间延时门诊”,并与急诊、夜诊衔接,构建“24小时不间断门诊”,累计服务油田职工、上班族、学生等人群56万人次。

  作为全市首家取消门诊预缴金的医院,该院还实现了355项检验检查结果互认,98%的床旁结算率让患者不出病房就能办完手续;8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全程陪诊服务;创新的预住院模式覆盖64个病种,有效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针对外地患者推行了“四个当天”和“三个无”服务,让外地患者随到随看,安心无忧。

  用心服务终有回响。该院调查显示,患者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6%以上。

  在创新服务流程的同时,该院也在危急重症救治上持续发力。通过整合构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五大中心”,形成了“院前急救—急诊抢救—重症监护”全链条管理模式,危重症患者收治比例提升至38%,抢救成功率高达99%。在优质护理方面,该院持续推进“人本护理”模式,将专业照护与心理疏导相结合,让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更多温暖与尊严。

  人才队伍“枝繁叶茂”

  走进该院,走廊上的专家风采栏、公告里的博士团队介绍,无不透露着该院对人才的尊重与渴求。这里正以“人才强院”战略为笔,精心绘制着一幅“引育留用”的全链条人才画卷。

  为强化人才培养,该院创新设立500万元人才基金,通过“刚性引进+柔性引智”双轮驱动,不仅引进了28位高层次人才,更让5位自治区知名专家在此扎根,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来”。

  在“人才强院”战略引领下,该院构建的四级人才金字塔培养体系,让每位医务人员都能找到成长路径。2023年至今,167名医疗核心人才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130名技术骨干赴自治区人民医院“取经”,36对师徒结对传技,26名青年医师得到上海专家悉心指导。

  科研创新在这里蔚然成风。该院通过完善8项科研制度,成为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单位,并率先通过全疆医疗机构首个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在此基础上,该院组建了10人博士团队,建立了72人科研骨干储备库,创新开展“理论+案例+实战”三位一体的科研培训体系。2023年7月以来,该院科研总投入624.355万元,2024年获批外拨科研经费695万元,同比增长97%。

  这些投入直接转化为丰硕的科研成果:2023年至今,该院共获批科研项目133项,发表SCI论文8篇,获授权专利28项。“可称重担架车”等实用新型专利成功转化,收益30余万元,实现了该院专利转化“零的突破。

  作为新疆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这里既是医疗中心,更是医学人才孵化基地:635名师资年授课1.4万学时、住培结业考核首考通过率92%、省级以上持证师资占比77%、吸引了包括3名巴基斯坦进修生在内的47名进修人员,充分展现出辐射中亚、接轨国际的教学影响力。

  智慧医疗“触手可及”

  “在互联网上看病,已经成了我家的首选。”市民赵梅说,她不仅通过在线问诊治好了外孙女的黄疸,上月还帮爱人调好了血压。

  为了让智慧医疗“触手可及”,近两年来,该院创新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建成了功能完善的互联网医院平台,整合8项核心功能和38项便民服务,组织49个临床专科、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线上诊疗。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间,该平台完成互联网诊疗2.9万人次,“互联网+护理”服务237例次,开展远程会诊4683例次,云影像诊断10.2万例,平均日诊疗量达100人次,让基层群众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看名医”。

  此外,该院还打造了基于5G技术的智慧医疗中枢,创新推出疆内首个“上车即入院”急救新模式。同时,上线AI辅助肺结节精准筛查诊断系统,推出AI智能导诊,引入手术机器人等智能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更专业的诊疗服务。

  通过系列智慧化建设,目前,该院患者预约诊疗率提升至84%,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18分钟,B超预约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3,CT、核磁等检查预约时间缩短50%以上,诊疗效率和患者体验显著提升。

  国家投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为的就是破解群众看病之“难”、缓解就医奔波之“远”。过往成绩是序章,人民健康是标尺。作为守护人民健康的一线“答卷人”,该院全体员工将以初心为笔,以实干为墨,奋力书写一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健康答卷。

  >>>相关链接

  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下一步发展规划

  一是推动学科赋能,打造学科建设新高地;

  二是推动技术突破,填补区域技术空白。

  三是推动人才聚势,提升区域服务能力;

  四是推动模式创新,提高区域医疗水平。

  图片由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提供

  该院与自治区人民医院签订专科联盟。

  图片由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提供

  在自治区人民医院专家的指导下,该院成功完成全疆首个术中磁共振一体化手术。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李浩然 摄   本报资料图

  2023年7月28日,自治区区域医疗中心——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揭牌。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由克拉玛依日报社主办| 克拉玛依日报出版| 声明:克拉玛依日报社©版权所有

百姓热线: 7523901、7523902、7523903 广告专线:6242299 6234181

信箱:klmyribaos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