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冰
通讯员 邓雨欣
10月9日,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斩获了一份极有分量的荣誉——被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授予自治区卫生健康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该院缘何能获此殊荣?数据是最有力的答案——
自2017年成立康复医院以来,该院每年开展康复治疗近50万人次,累计开展康复项目百余项,汇聚康复专业人才150余名,患者康复治疗满意度高达99%。
这组数字背后,不仅是该院医务工作者同心所向、协力前行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用专业与汗水浇灌出的硕果。
强能力:扎深康复之根
9月26日,自治区康复质控会议克拉玛依市康复质控中心年会、第三届阳光西部康复学术论坛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顺利举行。
成功举办这场新疆康复领域高规格的盛会,不仅是对该院专业水平与行业地位的充分肯定,更成为该院成功转型的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面对我市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系日趋年轻化的现实,为填补我市康复医疗资源空白,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17年9月19日,市康复医院在市第二人民医院挂牌成立。
作为全疆首个公立康复医院,市康复医院的成立,标志着我市康复事业进入全新时代。
8年来,该院始终秉持“大综合、强专科”与“大康复、强特色”的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专科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在此期间,该院相继组建了神经康复、心肺康复、中医康复等专业康复科室,并设立了骨伤康复中心、儿童康复中心、盆底康复中心等一系列特色康复单元,能够为患者提供集预防、评定、训练、改善、恢复、矫治于一体的全方位康复治疗。
近两年来,该院在既有康复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逐步引进肌骨康复、产后康复、术后康复等新项目。截至目前,该院所有临床科室均已开展康复业务,实现了康复服务的全面覆盖。
路虽远,行则将至。近几年的发展使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交出亮眼答卷:年康复人次突破48万,外埠患者占比超10%,神经、骨伤、吞咽康复团队更是屡次代表新疆竞逐全国赛场,斩获殊荣。
市康复医院的建设投用,不仅填补了我市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关键空白,更直接回应了群众对专业化、高品质康复服务的迫切需求,有效解决了群众在康复治疗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
精技术:秀于专业之林
“很幸运,我生活的城市有一家专业的康复医院,不然我现在可能既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10月12日,脑梗患者万先生在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主治医师陈瑞嘉的电话回访时,激动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万先生能够回归岗位继续创造劳动价值,得益于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病区2024年在全疆率先开展的康复治疗新项目《valpar情景模拟技术在职务再设计中的应用》。在该项目的帮助下,万先生不仅能够生活自理,更成功回归工作岗位,用劳动延续着人生价值。
这样的康复新技术和新项目,该院自2017年以来已经开展了近50个。
我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变化、饮食差异等原因,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骨伤成为康复重点。为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近年来,该院在全疆率先引进了吞咽造影检查技术、纤维电子内窥镜吞咽检查等新技术,并建成全疆首个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首家配备阿基米德康复训练系统的示范单位,全面提升康复服务的专业化与可及性,让高品质康复治疗真正变得触手可及。
“旅游已经成了我的爱好,这在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10月14日,78岁的马先生感慨道。
自2021年接受冠心病心脏搭桥手术后,马先生的生活一度变得小心翼翼:日常不敢提重物,步行超过十分钟便会疲劳乏力。这种状态,在他接受该院心脏康复中心为期一个疗程(共40次)的康复治疗后,得到了彻底改变。他的身体素质显著提升,曾经不敢“奢望”的旅游,如今已融入他的生活。“我每年都要和老伴一起出去一次,看看祖国的大好风光。”马先生高兴地说。
马先生走出家门的这一小步,代表了克拉玛依市康复事业进步的一大步。
育人才:厚植成长沃土
“我的爱人现在可以简单交流了,这对于我们这个小家来说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感谢医生的付出。”每当翻到这封来自北京的感谢信,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孟璇总会觉得心头一暖。2024年,孟璇作为该院首批外派进修人员,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习。其间,他参与制订的康复方案成功帮助一位年轻脑梗患者恢复自理能力,临别时收到了这封真挚的感谢信。
孟璇认为,这封信不只属于他,更属于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每一位同行。“转型初期,我们曾有过迷茫,但看到患者一个个好起来,我们坚信这条康复之路走对了。”
为满足康复学科发展要求,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采用“破茧新生”和“广纳贤才”两种策略扩大康复专科人才队伍,鼓励职工向康复人才转型。同时积极拓展招聘渠道,面向全国广纳康复领域优秀人才,并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康复医疗人才,切实解决了我市康复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提升康复人才的综合素养,该院多次选派人员到疆内外各大权威医院,如江苏省人民医院、湖南湘雅医院、上海阳光康复中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处接受培训,累计外派进修培训人员300余人次。此外,借助我市人才政策,该院广结良友,先后和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阳光康复中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全国知名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柔性引进了祁奇、阎小萍、刘遂心、袁和学等全国著名专家定期到院开展临床带教、康复指导和学术讲座,为我市及周边地区患者带来优质康复医疗服务的同时,有力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康复理论基础和技术水平。
通过“内养外补”的方式,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气血充盈”,实现了从服务能力到品牌影响力的全面能级跃升。
优服务:点亮温暖灯火
“看一个门诊得到两项专业康复服务,对我们这种腿脚不便的患者来说太方便了!”10月15日,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医师+治疗师”康复联合门诊就诊的市民苏女士对这种新型就诊模式赞不绝口。
作为全疆首个“医师+治疗师”康复联合门诊,该门诊打破了传统模式,让治疗师和医师在门诊前端就“零距离”协作,为患者制订更科学高效的康复方案。
随着康复转型步入深水期,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将提升服务水平作为核心议题,通过优化服务内容,推出了康复护理延伸、周末康复门诊等一系列便民措施。为进一步扩大康复服务半径,该院建立了市、区、社区三级康复服务网络,实现康复服务全覆盖。2024年,该院还在白碱滩区院本部的基础上,在克拉玛依区设立了第二门诊和前进门诊,并定期派驻康复专家赴乌尔禾区坐诊,让患者就近享受高品质康复服务。
“不敢相信,我的孩子真的可以站起来了!”望着稳稳站立的孩子,小雨(化名)的养父党先生潸然泪下。
8岁的小雨因罹患重度脑瘫,曾无法完成抬头、翻身等基本动作。在市残联的帮助下,她进入该院儿童康复中心接受系统治疗。3年多来,她不仅能独立端坐、自己抓取食物,更能在辅助下稳稳站立。
2017年至今,已有百余名儿童在该院儿童康复中心重拾灿烂童年。
作为市残联的长期合作单位,该院持续开展残疾人康复评定惠民项目,迄今已惠及超过2000名残障人士,有效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凭借在助残领域的长期耕耘与卓越贡献,今年9月,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被授予自治区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从稚嫩生命的重新绽放,到万千家庭的希望重燃,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始终步履坚定,有力托举起“人人享有康复”的庄严承诺。展望未来,该院将持续发挥北疆地区康复医学引领作用,坚持“人才强院”筑牢发展根基,深化“优服惠民”传递城市温度,全力构建北疆区域康复医疗高地,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骨伤康复治疗师正在为群众做康复治疗。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参观该院心脏康复中心。
该院儿童康复中心举办开放日活动。
本版图片由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提供







放大
